发布时间:Jul 4, 2025 转载处:香洲区图书馆
1、抢滩数字金融前沿阵地,香港发布数字资产发展政策纲领2.0版
2、发改委重磅加码,第三批万亿级以旧换新资金7月到账,引爆家电汽车市场消费狂欢
3、打通乡村“致富路”最后一公里,《农村公路条例》过会释放哪些信号?
4、普惠金融迎历史性突破,首次明确“县域金融平权”
5、南方电力市场破冰试航:连续结算启动,未来能源交易将迎来哪些颠覆性变革?
6、H20系列显卡租赁价格“腰斩”,AI泡沫破裂还是市场拐点已至?
7、中国船舶与中国重工“联姻”倒计时,万亿级央企合并全球造船业将迎新“航母舰队”
8、上海重磅出手,打造银发经济金融产品体系
9、建材行业迎绿色革命:2025技术目录重磅发布,智能建造与碳达峰技术将重塑万亿市场格局?
10、绿色低碳标准化新政出炉,哪些技术将抢占万亿级产业风口?
抢滩数字金融前沿阵地,香港发布数字资产发展政策纲领2.0版
2025年6月,香港数字资产领域迎来里程碑式进展。
6月26日,中国香港特区政府发布《香港数字资产发展政策宣言2.0》,明确将香港打造为全球数字资产创新中心的战略目标。新政策以“LEAP”框架为核心,从法律监管优化、代币化产品扩展、应用场景拓展及人才生态建设四大维度推进,标志着香港数字资产发展进入“制度化、规模化、全球化”新阶段。
政策最大亮点在于对稳定币与现实世界资产代币化(RWA)的重点布局。一方面,香港将于2025年8月1日实施稳定币发行人监管制度,明确储备资产管理、赎回机制及风险审慎要求,推动稳定币从“金融工具”升级为“金融基础设施”,为跨境支付、供应链金融等场景提供合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政府将常态化发行代币化政府债券,并探索黄金、可再生能源等资产的代币化应用,打破虚拟与实体经济界限。
此举标志着香港从数字资产“试验田”迈向“制度化、规模化、全球化”新阶段,既为传统金融机构提供转型契机,吸引全球资本流入,也通过制度创新推动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巩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领先地位。
发改委重磅加码,第三批万亿级以旧换新资金7月到账,引爆家电汽车市场消费狂欢
2025年6月26日,国家发改委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第三批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将于7月正式下达,全年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力度持续加码。
此前,第一批、第二批资金已分别于1月、4月落地,带动家电、汽车等商品销售额突破1.4万亿元,成为稳投资、扩消费的关键引擎。
此次资金下达更注重“时序性”与“均衡性”,将细化至每月、每周的使用计划,避免前期集中消耗导致后续缺口,保障政策全年平稳实施。补贴范围也从传统家电、汽车扩展至智能家居、数码电子等6大类商品,单件家电补贴比例达20%,新能源车置换最高补2万元。
在政策驱动下,县域市场消费升级显著,万元以上家电销售额同比增长73%,绿色、智能化产品成主流。
随着第三批资金落地,暑期消费高峰有望进一步释放,全年带动消费增量或超5000亿元。
打通乡村“致富路”最后一公里,《农村公路条例》过会释放哪些信号?
2025年6月2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农村公路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为农村公路发展注入法治新动能。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农村公路建设,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助力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
此次《条例》的出台,将“四好农村路”的成功经验以法规形式固化,从国家立法层面明确了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运营的全链条制度设计,标志着我国农村公路发展迈入法治化新阶段。
《条例》直面农村公路技术等级偏低、管理养护短板等现实挑战,通过压实各方责任、保障资金投入、强化路域环境整治等举措,推动近5亿农村人口共享交通发展成果。
其落地将加速农村公路升级改造,提升路网质量,为农产品流通、乡村旅游等产业提供坚实支撑,助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
普惠金融迎历史性突破,首次明确“县域金融平权”
2025年6月19日,金融监管总局与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银行业保险业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普惠金融方案》),为普惠金融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该方案旨在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多样化、普惠性金融需求。
《普惠金融方案》提出六部分16条举措,涵盖优化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巩固提升普惠信贷体系和能力、加强普惠保险体系建设等核心领域。
未来五年,我国将基本建成高质量综合普惠金融体系,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持续优化,县乡网点布局更趋合理;普惠信贷体系巩固完善,小微企业、民营企业、“三农”等领域信贷供给将进一步加大;普惠保险体系逐步健全,产品供给更加丰富,服务更加优质。
《普惠金融方案》的实施,将有力推动普惠金融促进共同富裕迈上新台阶,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金融支撑。
南方电力市场破冰试航:连续结算启动,未来能源交易将迎来哪些颠覆性变革?
2025年6月28日,南方区域电力市场正式转入连续结算试运行阶段,标志着我国首个打破省级行政区划限制、实现多省区电力资源统一优化配置的电力现货市场全面落地。
该市场覆盖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五省区,注册主体超22万个,涵盖煤电、核电、新能源、水电等全类型电源及售电公司、电力用户,日均交易规模预计达38亿千瓦时,规模超过英法德三国用电量总和。
此次试运行实现了从短期分散交易向全天候连续交易的跨越,通过“统一出清”机制释放电力真实时空价值,为新能源消纳、跨省区电力调配提供市场化解决方案。
试运行首日,831家电厂与700余家用户参与申报电量22亿千瓦时,其中501家新能源场站主动报量报价,市场化交易电量占比超七成。
这一突破不仅验证了“1+N+5X”规则体系与自主研发的“天权”求解器技术,更标志着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迈出关键一步,为能源保供与绿色转型注入强劲动能。
H20系列显卡租赁价格“腰斩”,AI泡沫破裂还是市场拐点已至?
2025年6月,AI算力市场迎来价格拐点。数据显示,英伟达H20显卡单卡月租价格较年初峰值下跌53%,部分云服务商报价跌破1.2万元/月,创历史新低。这一波动折射出算力供需格局的深刻变革。
价格“腰斩”背后是多重因素共振:国产AI芯片加速替代,华为昇腾910C、寒武纪MLU370等竞品性能逼近H20,但租赁成本低30%以上;英伟达Blackwell架构B200芯片量产在即,其FP4算力较H20提升4倍,推动用户算力升级需求集中释放;互联网大厂自研芯片逐步成熟,腾讯“紫霄”、阿里“倚天”系列自用比例突破60%,进一步挤压外部租赁需求。
此轮降价对AI产业链影响深远:中小企业训练成本大幅降低,轻量级大模型微调成本下降40%,加速AI应用落地;但头部云厂商面临资产减值压力,部分平台H20机柜空置率超25%,行业或加速向“算力+模型+服务”一体化转型。
算力市场正从“硬件为王”转向“效能制胜”,为AI产业生态重构按下加速键。
中国船舶与中国重工“联姻”倒计时,万亿级央企合并全球造船业将迎新“航母舰队”
2025年6月,中国船舶行业迎来历史性整合。
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拟通过换股方式吸收合并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交易总规模超2600亿元,标志着中国船舶集团深化改革迈出关键一步。
此次合并遵循“对等合并、稳妥推进”原则,中国船舶与中国重工将按1:1.06的换股比例整合,新主体总资产规模预计突破4000亿元,手持订单超2000艘,占全球市场份额22%,直逼韩国现代重工集团。
此次合并是央企专业化整合的标志性案例。
通过整合双方在民用船舶、海工装备、动力系统等领域的优势资源,将有效解决同业竞争问题,提升高端船型研发效率,增强在LNG船、大型邮轮等高附加值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资本市场反应积极。合并预案发布后,两家公司H股股价累计涨幅均超15%,凸显市场对造船业集中度提升的预期。
随着全球航运业绿色转型加速,新“巨无霸”船企的诞生,或将重塑全球造船业竞争格局,助力中国船舶工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上海重磅出手,打造银发经济金融产品体系
2025年6月,上海市政府正式发布《养老金融服务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标志着全国首个以金融创新驱动银发经济升级的地方性行动纲领落地。
作为老龄化率超36%的深度老龄化城市,上海立足国际金融中心定位,提出“金融+养老+产业”三位一体发展模式,旨在破解养老服务供需错配、适老化金融产品供给不足等痛点。
《工作方案》聚焦三大核心:
一是创新养老金融产品体系,推出长期护理保险信托、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等12类适老化产品,试点养老理财产品收益与护理支出挂钩机制;
二是构建“15分钟养老金融服务圈”,依托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嵌入智能投顾终端,提供健康管理、财富规划一站式服务;
三是设立千亿级银发经济产业基金,重点投向智慧养老、康复器械、老年教育等领域。
此举将重塑银发经济生态:预计带动社会资本投入超3000亿元,培育5家以上银发经济领域独角兽企业,同时推动金融机构服务模式转型,为全国探索“金融助老”新范式提供上海样本。
建材行业迎绿色革命:2025技术目录重磅发布,智能建造与碳达峰技术将重塑万亿市场格局
在“双碳”目标驱动与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6月2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布《建材工业鼓励推广应用的技术和产品目录(2025年本)(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目录》),旨在加速建材行业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与应用。
《目录》聚焦低碳水泥、节能玻璃、新型保温材料、固废资源化利用等十大领域,遴选超百项前沿技术与产品,如低钙胶凝材料、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组件、全固废胶凝材料等,明确技术指标与推广路径。
其发布标志着我国建材工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转型的深化,既为传统产业升级提供技术指南,也为企业研发创新注入政策动能。
《目录》实施后,预计可推动行业能耗降低15%、碳排放强度下降20%,并催生千亿级绿色建材市场,助力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提升,同时为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提供关键支撑,引领全球建材产业可持续发展新趋势。
绿色低碳标准化新政出炉,哪些技术将抢占万亿级产业风口?
在“双碳”战略加速落地与全球绿色竞争加剧的背景下,6月2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布《关于深入推进工业和信息化绿色低碳标准化工作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以标准创新为引擎,驱动工业领域深度脱碳与产业升级。
《方案》锚定2027年制修订绿色低碳标准超百项、2030年构建完备标准体系的目标,系统性部署三大行动:
一是“标准急用攻坚”,聚焦钢铁、电解铝、新能源汽车等15类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制定,填补退役光伏组件、风机叶片等新型固废综合利用标准空白,破解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瓶颈;
二是“标准创新引领”,加速光伏、氢能、储能电池等新能源产业链标准升级,布局工业绿色微电网、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等前沿技术标准,抢占绿色制造制高点;
三是“标准提升更新”,强制修订高耗能行业能耗限额标准,推动数据中心、5G基站等数字基础设施能效标准迭代,实现工业节水与绿色能源工厂评价全行业覆盖。
《方案》不仅将推动工业领域碳排放强度大幅下降,更通过标准国际化合作提升我国在全球绿色治理中的话语权,为“一带一路”绿色供应链提供技术支撑,标志着我国工业绿色转型迈入标准化驱动的新阶段。
END
详见报告:
http://reportnew.cei.cn/index.html#/DetailLong/3063/1291708/0
中经网经济研究咨询中心
服务模式
苏老师 010-68558356
田老师 010-68558468